清末,是一个动荡与变革并存的历史时期。在这一时代中,既有对外侵略带来的屈辱,也有国内人民觉醒的呼声。这种屈辱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怒,他们愤怒于外国侵略者的暴行,愤怒于清朝统治者在民众疾苦面前的无能和软弱。
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,清朝政府签署了屈辱的《辛丑条约》,这一事件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。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,一些曾经参与列强的国家选择了主动退还部分赔款,但有一个国家,却始终拒绝退还赔偿款项。那么,到底是哪些国家这么做,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1901年9月7日,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署了《辛丑条约》,这一条约的核心内容是中国需向列强赔偿4.5亿白银。考虑到当时中国总人口约为4.5亿人,这等于每个中国人都要向列强交纳1两白银。除了这笔赔款之外,条约还规定每年须支付4厘的利息,赔款期为39年;各省地方也需要赔偿约2000万两白银。因此,实际赔偿数目远远超过了最初的4.5亿,最终的总赔偿额甚至超过了10亿元白银。
展开剩余84%这个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。很多人或许以为,随着时间推移,清朝政府能逐步放弃这些赔款。然而,条约明确规定,以税收为担保,列强控制着中国的税务,因此中国根本无法停止赔款,甚至到了民国时期,依旧按约定履行偿还义务。
然而,进入民国后,虽然赔款依旧在支付,但实际偿还的金额逐渐减少。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,许多国家开始放弃向中国追讨赔款。这些国家包括德国、奥匈帝国、沙俄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,以及荷兰和比利时。
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放弃,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发生的。1917年,北洋政府宣布向德奥两国宣战,自此,北洋政府便不再向德奥支付赔款。德奥两国也无暇再关注赔款事宜。战后,德奥作为战败国签订了《凡尔赛和约》,根据这一条约,德国放弃了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赔款,而奥匈帝国则放弃了1919年后的赔款。
沙俄则是在1917年经历了十月革命,建立了苏联。由于当时苏联国力疲弱且国内动荡,为了避免赔款被不安分的国内势力利用,苏联政府选择放弃中国的赔款,这一举措也象征着对中国的友好。
对于美国来说,根据《辛丑条约》清政府需向其赔偿7189万两白银,这笔庞大的数额起初美国并不愿放弃。但在1904年,有人指出中国所赔偿的数目远超过美国的实际损失,这一理论推动了美国重新考虑退还部分赔款的可能性。虽然美国不情愿,但随着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,美国在中国的工厂逐渐倒闭,这迫使美国不得不做出退让,最终放弃了部分赔款。
然而,美国的做法并非直接退还现金,而是将多余的赔款用于培养中国人才。美国要求清政府派遣学生赴美留学,同时支持清华大学的建立,借此传播西方文化,并从思想上影响中国人,拉拢他们的好感。通过这一战略,虽然培养了不少“亲美人士”,但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对美国的图谋保持警觉,走上了抵制外国侵略的道路。
受到美国影响,其他欧洲列强也逐渐放弃了部分赔款。1922年,英国宣布放弃对中国的赔款,并退还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赔款。1933年,英国又开始招收中国留学生,意图培养一批亲英的势力,但与美国不同,英国并未像美国那样建立大学,因此并未能像清华大学那样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。
法国在一战后也放弃了部分赔款,虽然退还的赔款并未直接交还,而是通过中法银行的重组进行返还。比利时和荷兰在英法的带动下,也逐渐放弃了部分赔款。
意大利在墨索里尼上台后,也开始按月返还赔款,这些赔款用于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。
然而,与其他列强的退让相比,日本却一直紧抓着赔款不放。在最初的声明中,日本声称不会放弃赔款,但愿意将其用于促进中日教育交流。初时,确实有不少中国学生赴日留学,但日本很快发现,把钱投入这一领域的回报并不如预期,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质疑日本的文化侵略,日本最终将这些赔款投入到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中。
中国对于日本的赔款,直到1938年才正式结束。更为令人愤怒的是,日本把这笔赔款转用于其军事扩张,参与侵华战争,这种毫无廉耻的行为,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。相比之下,其他国家虽然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放弃了赔款,但日本的行为,无疑是最为恶劣的。
虽然日本的所作所为令人极为愤怒,但值得思考的是,所有国家的决定背后其实都是利益驱动。对于中国的伤害,并没有因为赔款的放弃而消减。国与国之间,并没有永恒的友谊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因此,虽然中国人民对于日本怀有深深的仇恨,对于其他列强,也难以摆脱仇恨的情绪。
然而,过度沉浸于仇恨之中,常常让人失去理性的眼光,产生偏见。正如阿伦特所言,仇恨虽能激起民族团结,但其缺点同样明显。中国人应当避免被仇恨所驱动,要保持清晰的思维,理性地看待问题,才能在今天的世界中更加清醒地生存。
“落后就要挨打”这一古老的道理,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一样的。今天的中国,除了要对列强的侵略感到愤怒,还应当深刻反思自己的发展轨迹,避免走老路。列强的恶行固然可恶,但如果中国人不反思自己的问题,未能走出自我发展的困境,同样是令人惋惜的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